阿爾貝托·賈科梅蒂在工作室(1961年) 本報實習生 項晨 1965年的一場春雨,在工作室旁的一條小道上,賈科梅蒂正淋雨過街。他把破舊的大衣扯起來擋擋雨,但似乎無濟于事,這讓他看起來像個苦行的僧侶。同樣 破舊甚至進水的鞋子肆無忌憚地踩在地上,眼睛看著前方,想著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。賈科梅蒂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,渾身上下散發(fā)出一種疏離的氣質(zhì),一如他的作 品。 這一瞬間的影像被世界著名的人文攝影 師卡蒂!げ剂兴勺ヅ,并在賈科梅蒂逝世后的第一周發(fā)表于《五月巴黎》雜志,立即被認為是對賈科梅蒂的深刻寫照。如今,這位“孤獨”的藝術家“來到”了中 國。3月22日,“阿爾貝托·賈科梅蒂回顧展”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開幕,展覽共展出近250件珍貴的雕塑及繪畫作品,以及詳實的影像作品。 1901年,阿爾貝托·賈科梅蒂出生于瑞士博戈諾沃,他的藝術生涯經(jīng)歷了早期的立體主義和印象派風格,并于1931年受安德烈·布勒東的邀請加入了超現(xiàn) 實主義運動。但是自1935年起,賈科梅蒂便退出了超現(xiàn)實主義運動,重新回到了寫生習作。他將焦點放在表現(xiàn)藝術家本人觀察下的真實,人物成了其最重要的表 現(xiàn)主題。 得益于拍賣市場,賈科梅蒂的雕塑 作品在大眾心中有極高的知名度。2015年5月12日,《指示者》以1.413億美元成交,是目前世界上最貴的雕塑作品。而在全球最貴的10件藝術品中, 賈科梅蒂雕塑作品就占了3席。賈科梅蒂的雕塑往往又細又長,皺縮到仿佛被榨干的軀體、茫然無措的面容看上去異常脆弱,仿佛一碰就會消逝在塵埃中。不同于羅 丹的“美源于自然的真”,賈科梅蒂的美,更像是評價家讓·熱內(nèi)提出的“美只源于傷痛”,在讓·熱內(nèi)看來,賈克梅蒂的藝術是想揭示所有存在者甚至所有物體的 隱秘的傷痛,最終讓這傷痛照亮他們。 如果 沒有看過賈科梅蒂的真跡,往往會認為他的雕塑尺寸會很大,但其實賈科梅蒂在戰(zhàn)爭期間的作品幾乎可以塞進火柴盒里。他曾說:“對我來說,只有當它們很小的時 候,頭和身體看上去才有點像是真的!痹诙(zhàn)期間,一位瑞士的建筑家曾邀請他參加一個展覽。展覽在一個大院子內(nèi)進行,布展時,他發(fā)現(xiàn)別人為他的作品制作了 一個很大的底座。當人問賈科梅蒂的作品在哪里時,他從口袋里掏出了幾個小人擺在了底座上。賈科梅蒂認為,即使是小型雕塑也可以在這么大的空間里撐起整個氣 場,而且這才是真實的比例。對他來說,作品的影響力是在于它們本身,而不是在于它們的大小。所以這次的展覽中,主辦方特意將這些瘦小的雕塑安上厚厚的底 座,只是為了還原賈科梅蒂對于作品尺寸大小有關問題的看法。 然而,賈科梅蒂對于中國藝術界的影響,更多的是來自于他的繪畫作品。1993年,法籍華裔畫家司徒立來杭州講學,將以賈科梅蒂為代表的具象表現(xiàn)繪畫理論 介紹到了國內(nèi),為當時正經(jīng)歷數(shù)種思想沖擊的中國藝術界帶來了一股清風。在具象表現(xiàn)的畫家當中,可以說賈科梅蒂的貢獻最為重要,在他的一生中,繪畫被賦予了 一種如同追求真理一樣的生命意義。 如果考 察西方藝術史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長久以來,畫家們早已習慣了視覺形象的恒常性。也就是說,當畫家觀看某物時,該物已經(jīng)具備了一定的形象,這一形象可能是他曾經(jīng)學 習過的,或者是畫過的東西,卻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眼前看到的東西。這一種先入為主的繪畫觀念遭到了賈科梅蒂的強烈批判。在他的眼里,文藝復興盛期的油畫是與 “事實”最不接近的繪畫,而只有“埃及的胳膊最像胳膊”。他認為事物是不斷變化著的,為了再現(xiàn)“真實”,賈科梅蒂不斷地畫著模特的頭部,一次又一次,讓他 們在畫布上出現(xiàn)、消失、又重新出現(xiàn)。他曾經(jīng)說過:“你所摹寫的永遠只是它在每一瞬間所留下的影像。你永遠不可能摹寫桌子上的杯子,你摹寫的是一個影像的殘 余物……有時,我覺得我抓住了現(xiàn)象,接著我又失去了它,又得重新開始。這就使我不停地工作……”于是,不斷否定,不斷地抹去重來成了賈科梅蒂繪畫的一大特 征。 賈科梅蒂的繪畫,正是突破了這種知識的固有觀念。當你學著從一個概念性的視覺模式中脫離出來之后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賈科梅蒂那看似紛繁無序、雜亂無章的畫作,正如我們周圍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一樣,充滿著無盡的魅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