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的國家美術(shù)館盧浮宮中,被安置在防彈玻璃之后的《蒙娜麗莎》(也稱《喬康達》)注視著仰慕她的人群。神秘環(huán)繞著這位美麗的婦人,不僅是因為她的身份被討論了如此之久,還因為她的面部表情是那樣充滿矛盾:不可思議地開放卻又同時安靜地有所保留。 (《蒙娜麗莎》約1503—1506年, 白楊木板上油畫 ,77厘米×53厘米 ,盧浮宮,巴黎,法國) 她坐著,微微轉(zhuǎn)向你,仿佛置身在一個陽臺上,背景是一片想象中的風(fēng)景。框在兩根幾乎看不到的圓柱中,她微笑著、凝視著,目光簡直要穿透你的眼睛,但她交疊的雙臂卻又與你保持了一定距離。通過這幅驚人的圖像,達·芬奇在被畫者與觀眾之間建立了一種心理上的聯(lián)系感,這種肖像畫上的革新,迅速為其他藝術(shù)家所采用。 肖像畫中的現(xiàn)實主義 達·芬奇最偉大的本領(lǐng)就是在這幅卓越的肖像畫中注入了生氣?粗@幅畫,仿佛真的有一個人坐在你的面前。蒙娜麗莎皮膚的柔軟,頭發(fā)上的閃光,眼波的流轉(zhuǎn),都在每一微小的細節(jié)中呈現(xiàn)出來。她穿著樸素,姿態(tài)放松,而尤為著名的便是她的微笑,她有著被形容為謎一樣的微笑。如果僅從她的嘴和眼睛去觀察,很難判斷出她確切的心情。她的唇邊帶著一抹微笑的閃光,但眼睛卻沒有流露出一點詼諧。 在當(dāng)時的肖像畫中有這樣一種風(fēng)尚,將婦女描繪成神話、宗教或歷史中的形象,這些形象體現(xiàn)著受人稱頌的女性品質(zhì),例如美麗與優(yōu)雅。這樣的肖像夸大了女性特征以達到如此的理想范式:拉長的鼻子與頸項。蒙娜麗莎既不代表著那位美與愛及豐饒的羅馬女神維納斯,也不代表著圣母—她們對當(dāng)時的女性來說都是流行且理想化的角色。不借助任何寓意的修飾,甚至不加以珠寶與華服的裝點來贊美這位婦女自身特質(zhì)的完美平衡,達·芬奇顯然在打破著傳統(tǒng)。 對于這幅肖像畫的委托,沒有任何留存下來的記錄,我們對于這位被畫者的了解來自達·芬奇的傳記。她可能是麗莎·格拉迪尼,佛羅倫薩富商弗朗西斯科·喬康達的妻子,她的另一個名號喬康達即是來源于此。“蒙娜”就是“夫人”的意思。這幅肖像是在1502年開始繪制的,大概就在這段時間,喬康達買了一所新的住宅,這對夫婦的第三個孩子也在此時出生,這些似乎都可以成為委托一幅肖像畫的理由!睹赡塞惿返臉(gòu)圖采取的是半身坐像,這是意大利最早期的肖像畫中經(jīng)典的姿態(tài)之一。 ▲神秘的微笑 達·芬奇探索出了一種名為“暈涂法”(sfumato technique)的繪畫技巧,巧妙地運用了混合色調(diào)。這種技巧在此產(chǎn)生了偉大的效果,賦予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種神秘的溫柔。她的嘴角向上微微翹起,但表情卻難以解讀。連同她的姿態(tài)的其他部分,使蒙娜麗莎具有一種難以接近的平靜。 ▲目光接觸 看著一個人的眼睛是件很自然的事情。如同許多肖像一樣,蒙娜麗莎的眼睛似乎是直直地盯著你,當(dāng)你移動時, 她的眼神似乎也追隨著你。達·芬奇創(chuàng)造出這一幻覺是通過讓她的左眼直視觀眾,而讓右眼略微偏向一邊。 ▲頭發(fā) 仔細地觀察這幅畫的此一部分,你就會看到有一層黑色的紗罩在蒙娜麗莎的頭上,落在她的臉頰邊,或許這是在暗示她的貞淑。她發(fā)際處的頭發(fā)與眉毛也許出于當(dāng)時的時尚而被拔掉了。 ▲雙臂與雙手 蒙娜麗莎交叉的雙臂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底邊,而她的頭是三角形的頂點。達·芬奇運用了這種構(gòu)圖技巧將他的模特置于一個和諧的空間中—在幾何學(xué)的意義上—使人感到十分悅目。蒙娜麗莎既沒有戴戒指也沒有戴手鐲,她的手看起來年輕而豐滿。她的雙臂與雙手放松,似乎坐得非常舒適。 ▲袖子 ▲遠景中的橋 就在她右肩的后方,你可以辨認出幾個橋拱橫跨在河流上。如同這片想象中的風(fēng)景的其他部分,達·芬奇對它們的描繪方式是想讓你以一種向下的目光去看。然而,蒙娜麗莎的眼睛卻是與觀者在同一水平面上。 達·芬奇對油畫顏料的靈活運用可以在袖子的立體感和色調(diào)中看出。本來這些袖子應(yīng)該是橘黃色的,但多年之后顏料褪了色,施用在表面以保存繪畫的清漆也使顏色變得更暗。 ▲蜿蜒的小徑 在一幅較早的素描中,達·芬奇就已經(jīng)開始運用悠長的道路與河流這類圖像將觀者的目光引領(lǐng)至遠方。表面上,這些圖像似乎只是風(fēng)景中的一部分,但實際上它們卻是以一種頗具智慧的方式被用來創(chuàng)造畫面的深度,使空間顯得不那么單調(diào)而平面。
|